現在的環境一步步侵蝕著人們的健康,霧霾,有毒食品,轉基因蔬菜方方面面影響人們的生活,人們對于健康已經到了可望不可求的地步,人們的健身意識在也在逐漸加強。
健身器材產業起源于上個世紀70年代初的美國,美國的健身器材市場非常悠久,世界領先的健身器材知名品牌來自美國,而經過30年的歷練與創新,使得美國的全球健身器材產品領跑全球。
在20世紀70年代里,美國健身器材發展快,一些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體育器材生產廠家也逐漸向美國看齊,共同創造了歐洲健身器材品牌。而在上世紀80年代初歐美健身器材品牌進入臺灣市場后,許多臺灣廠商與歐美廠商合作生產配件,從開始貼牌生產逐漸發展為自創臺灣品牌。上世紀90年代中期,韓國生產商利用電子行業上的優勢,開始涉足健身器材的研發與生產。
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才開始進入健身器材,我國也有不少的健身器材品牌,像英派斯、舒華、星潤等,這也說明國內體育器材領域開始發展起來,并走品牌發展之路。進入21世紀之后,國內的健身器材領產業有了更穩定的發展,而且正保持著后發優勢的發展。很多健身器材企業基本上完成最初的原始積累階段,逐步走出模仿加工、代加工和單純貼牌加工的誤區,開始邁向自主研發、加大研發投入,提高產品附加值,創立并經營好自己的健身器材品牌。我國的健身器材的整機生產廠家400余家,大多分布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,僅廈門周邊地區就擁有健身器材產品的出口企業超過80家,健身器材產業的競爭日益激烈。
根據2014年1月的實時搜索,在淘寶網上的健身器材商家數量己達到3000多家,而天貓平臺上的健身器材商家也有上百家。分析可知,健身器材作為耐用品,消費大多是一次性;且對于供應鏈及庫存的控制要求較高;由于大件健身器材價格較高,相應資金需求較大;同時需要一定的相關專業背景知識,因此健身器材電商準入門楹較高。而健身器材產業本身國內發展較慢,作為后發優勢,進駐淘寶的賣家往往以實力強勁的天貓商家為主,整個行業規范化程度較高,同業競爭者水平也整體相對較高。
我們同時要看到,當前的國內健身器材還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尚未發掘,健身器材的電商銷售市場仍能夠容納新的參與者進入,且將會有一段相當長的增長上升期。因此,通過電商銷售健身器材的行業,目前依然存在巨大的商機。